聊聊大学的专业学习最近接连看到、听到几位就业工作同仁关于大学生专业学习的看法,心有所感,有借鉴、有原创,也谈谈对大学期间专业学习的一些想法。
据很多来源的统计说,大学期间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在工作后用到的比例并不高,有10%的版本、有20%的版本,总之是不太多。也据不太准确的估计,大学的专业学习至少占到大学期间70%到80%的时间,那么花了这么多精力去学习的专业知识,工作后并没有多少的应用,大学的专业学习到底值不值?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的获得越来越容易,各种搜索、各种公开课等免费课程,在校园之外的知识学习便捷而丰富,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如何学才能更体现出读大学的价值?谈四点想法,前两点从长期重点是职业发展,后两点从短期着眼于就业。
第一,按部就班学习建立体系化、结构化的专业知识框架。
任何正规教育都会试图通过课程给学生建立起来一门学科的知识框架,这个框架是专业学习的基础。你可能在学习过程中看不到课程的真实价值,但每一门在培养计划中的课程都是为了搭建这个专业知识结构的框架而设。到了工作阶段,更多的学习将是碎片化的学习,即按需学习。有效的碎片化学习是要建立在正规专业学习基础上的,只有专业知识框架搭好了,后期按需学习时知识的存储与抽取才会变得自觉而自发。
要搭建出一个专业的知识框架,除了踏实的学好每一门课程外,还需要了解的是你所学的各种课程是如何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哪些是基础、哪些是支撑,相互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大学四年里,你学习专业的整个历程,都应该稳稳的存储在脑子里。
第二,深度掌握核心课程。
任何一个专业都会有几门核心课程,这几门课程是整个专业的地基,学好这几门核心课程,对更好的理解这个专业、理解专业知识的应用会起到催化的作用。对这样的核心课程应该不满足于教材学习,而要在课堂之外,通过文献研究、前沿技术了解、科研项目参与等方式进行更深入的自主学习。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什么,可以向本专业那些热爱专业的资深教授询问。
以上两点建立的是一个专业的专业知识背景,这个专业知识背景是一个人在职场上安身立命的根本。但从就业的角度看,一个人的专业背景除了从毕业证书上看到的专业名称外,短期无法考量。还需要在专业学习效果的显现性上进行加强,关于这一方面也有两点聊一聊。
第三,寻找专业知识学习中自己的兴趣点。
从企业招聘角度看专业学习,企业招聘更多考察的是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的学习获得的是一个宽泛的基础,还需要在专业学习上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即要在面上找到一点或几点进行深入。在这一点或几点上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学习,而是知识应用到实际中的实践锻炼。寻找兴趣点的过程也是对未来职业发展方向进行探索的过程。兴趣点的寻找可以通过课程学习中的高分课程、参与科研实践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势、了解学科前沿等方式慢慢的深入。
第四,在做中学完成专业知识到专业技能的转化。
把知识变成技能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实践,通过科研实践,把躺在你专业知识库里的一块块砖块搭建成一个成形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知识与应用之间的关系会变得鲜活起来,枯燥的专业学习也会鲜活起来。在做中学的过程中,学习的动力会不断加强,你也会更加清晰,学了这个专业会给你带来什么。
来源:北航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