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青年学生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通用工程学院分团委积极响应学校号召,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工作。其中,“国通学生创新实践队”获首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立项。近日,实践队围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主题开展活动。本次活动的实践地为北京市丰台区的中国康复中心,实践队员通过实地调研,深入了解这所集康复医疗、教育、科研、工程、信息、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康复机构,从而触摸时代前沿,体会科技发展。
实践首日,实践队员来到了中国康复中心神经康复科,在中心顾医师的带领下,队员们参观并体验了中国康复中心在被动康复治疗——冲击波筋膜治疗方面的研究成果。随后,实践队成员们在医师带领下参观模拟治疗社区和中国康复中心-VR治疗室。康复社区治疗提供了模拟患者日常起居生活的场景,可针对性地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和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而利用VR设备提供沉浸式视觉体验,通过电脑屏幕展示运动画面,也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

次日,实践队一行人来到了BTE数字实验室,调研中国康复中心在评价脑卒中患者训练成果的系统。利用肢体功能综合模拟评估测试训练系统(BTE)对中国康复中心的病程小于2个月术后的下肢骨折患者,采用非负重体位下应力训练,可保证患者不负重的情况下,利用BTE给予轴向的应力,预防和改善踝关节功能障碍,并通过三维步态分析讨论并改善步行功能的机制。为下肢骨骼及软组织损伤术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的预防和康复,提供一种科学、有效、安全的方法。

中心的医生们为实践队一行人耐心而细致地讲解了这些医工交叉领域创新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场景,以及智能化和自动化在中国康复中心治疗方式的全面应用。同学们仔细聆听,收获颇丰,真切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

在此次实践活动中,队员们通过实地调研、亲身体验,感受到了中国康复中心医师们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和敢于尝试的创新精神,正是这种严谨态度与创新精神,使得患者训练成果不断进步。实践队员们会传承和发扬这种奋斗精神,培养创新潜质,感悟人文情怀,努力学习,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成为一名通专融合的国际化工程师,为我国的科技事业作出贡献!